利豐裁員是重大危機的先兆

早前談及本港上市公司利豐集團 ( 下稱「利豐」) 裁減60人的新聞,筆者認為是重大危機的先兆。為何如此說?因為現在的利豐裁員事件,很可能就是其長期客戶也在金融海嘯下沒頂,於是服務這些長期客戶的員工也隨之被裁員浪潮捲走。

利豐人情管理哲學
還記得筆者去年6月在這裡的文章嗎?那篇文章題為《華人家族企業管理文化一無可取?》,筆者這樣描述利豐的第二代:「馮國綸銘記父親的教誨,他說:『美國是效率第一,僱主與員工關係全建基於效率表現,不講人情。我70年代讀完哈佛回香港,很「番」,很受美式管理影響。不過,我很記得父親教導我︰「你怎樣對待伙計,伙計就會怎樣對待公司,若果沒有一點人情味,你休想他們對公司有歸屬感。 」』(《香港經濟日報》2006220日,《謹守家訓:不輕易裁員》) 馮氏家族亦因此沿用100年的管理學之道︰做僱主要有人情味,不輕易裁員。

利豐研究中心出版的《供應鏈管理:利豐集團的實踐經驗》( 2003 ) 中,馮國經說,「在公司裡,我們著力營造一種家庭感覺,這種感覺很難用語言表達,我們不太看重職銜和階級,使家庭生活和公司事務互相交融。如果公司的香港員工出差在外,我母親都會約他們的家人出來喝茶。當然,隨著公司的規模的不斷擴大,母親不再像過去那樣認識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仍然希望保持這種親密關係,這是我們最成功的各種關係的核心。用一句話概括:像大公司一樣思考,像小公司一樣行動。 ( xviiixix )

為勢所迫
利豐的人情管理哲學改變了,還是為勢所迫?筆者相信是為勢所迫。利豐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跨國商貿集團,是香港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且以供應鏈管理而聞名海內、外,曾多次成為美國哈佛商學院研究的對象。利豐根據客戶需求,在全球範圍高質量地管理從設計、採購到生產,以至物流等全部流程,成為不擁有生產設備的供應商,利豐一直以其與眾不同的組織架構為榮。

馮國經說:「以顧客為中心的部門是我們公司組織架構的基礎……每個部門經營2,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業務,由一位具有領導才能的企業家 ( 其實是只是有企業家視野的員工 ) 來負責管理。由於這些企業家的形象與站在馬車上向人開火的英雄有些相似,因此,有時候我們把他們稱之為『小尊榮』( Little John Waynes ) ( xii )

他又舉客戶Gymboree為例。利豐有一個40人的部門,全神貫注為Gymboree工作,每張辦公桌上的電腦軟件直接與 Gymboree聯繫。部門主管在五個不同國家或地區都擁有自己的小組,甚至是由主管聘請。

現在的利豐裁員事件,很可能就是其長期客戶也在金融海嘯下沒頂,於是服務這些長期客戶的員工也隨之被裁員浪潮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