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職 富爸爸系列 18 - 塞翁「失業」,焉知非福 (中)


    上期我提及「The unemployed are not idle but are left idle」以中文方式去表達,失業者不是懶惰者,只是被社會投閒置散,難聽一些的話,是被廢置.以往大家面對失業時,可能會欲盡快找到一份新工作,而問題自然會被解決。但現時香港所面對的,是極深遠的結構性轉型,故匆匆地,地氈式尋找工作,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我們要更深入地去剖析經濟大宇宙及自我小宇宙。其實,我相信大部份失業者於尋找工作時,不期然會去了解經濟環境之狀況及趨勢,但很少人會進入自我的小宇宙,更別說會去提升自我.進入自我小宇宙,可以說是固本培元及打好底子。若自我的底子沒有被打好,即使將資訊吞嚥下去,也不能轉化為知識,更遑論會化為智慧.只有底子打好了,知識才可被吸收,自我才可以增值。

    以美國為例子,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於一九八一至八三年期間,失業人士平均要等待八至十二個月後,才可重返就業市場.這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更何況這只是平均待業時間.若假設有一半的失業者可以立刻迅速地找到工作,另外一半的失業者則要待業十六至二十四個月!可以預期,這段難熬的時光,隨時可以徹底挫敗一個堅強的人.若要於工作世界再展雄風的話,首先要知己知彼,認清失業如何消磨人生的規律。

    其實,當接收到失業的噩耗後,大家會認為大部份人的反應是怎樣呢?憤怒?哀傷?失望?痛苦?都不是.一般人收到失業噩耗後,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沒有感覺.不是「無所謂」那種感覺,而是真真正正的沒有感覺,但嚴格來說,也不是沒有感覺,而是喪失了感覺的功能.腦中只有一片空白,就如外界事物不再存在般,連自己有甚麼感覺也不知道。

    愈是堅強的人,當失業時則愈會自欺欺人,因為失業的痛苦是難以立刻接受.失業者於理智上拒絕接受這個事實,認為仍有機會挽回那份工作,或是可以奇蹟地回復舊職,甚至認為是其他同事弄錯了,自己不是被裁員名單中之一份子。但事實終歸於事實,自己本身是不可以長期欺騙自己的理智.不過即使理智接受了失業之事實,情感上仍然未能接受.情感上,人會認為可以很快回復舊觀,或是可迅速地找到一份新工作.情感拒絕改變,沒有心理準備去迎接失業的生活,於是就欺瞞自己,將失業看成是小休或假期,甚至有人不去找工作而去旅行。有些人更會認為,以往工作時是要早起床,但現在不用工作,則可以有充足的睡眠;從前匆忙地工作,現時則可偷得浮生半日閑;以前沒有時間處理自己的私人事務,沒有時間散散步、看看戲、洗洗車,投入個人的興趣,現在失業則給予這些機會。既然將失業當作小休,失業者不將這個事實告知親朋戚友,甚至連父母及配偶也不說。早上會繼續如常上班般外出,而晚上則如放工般回家。

    隨著時間的逝去,當失業者仍不能覓得一份工作,求職無回音,情感愈來愈不能自欺,最終無奈地接受了其失業者的身份.潛伏已久的低落情緒亦終於浮現,因為個人興趣的投入不可以用盡全部時間.失業者就如無主孤魂,當留在家中時,則如被囚於四幅牆中,而外出卻沒有目的地,倍感人浮於事。

    失業的感覺,一天一天侵蝕吞失業者的自信,失業者的內心不斷自問,自己是否真的那麼不濟?是否真的懶惰?是否真的會被社會淘汰?是否真的要委曲求全?失業者開始頹喪,大部份失業者會既怨天尤人,又自責自貶,開始退縮,害怕面對現實。而極端的,更會留在家中,把窗簾合上,不讓其他人看見他失業在家,陽光也被排斥,連親朋戚友的幫助也不接受,以免自尊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他跌進人生的低谷,究竟如何能重新起步,再次攀山越嶺,挑戰人生的新頂峰呢?我們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