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職 富爸爸系列 19 - 塞翁「失業」,焉知非福 (下)前兩期提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失業年多令他意志消沉.他說:「同人不同命,到今日,生活幾走到絕境,幸而偶然看到鄭博士的專欄,才提起勇氣去寫這一封信,希望能夠找到一盞明燈,繼續鬥爭,是為了生活而鬥爭。....在下年過六十,可惜年邁的老人也需要吃飯,可是人間冷酷,失業至今一年多,但又不甘於去乞求綜援,生活之苦,不言可喻。我偏偏就因為年紀問題被拼出就業大門,難怪香港每日都有人向天一跳,了此殘生。想去做點小買賣嗎?連賣鹹脆花生的本錢都沒有,一切都是空想。在苦無生計之下,無意中看到博士的大作,又再激起了阿Q精神,繼續挨下去,但,良心說,前途是黯淡的,一時間不知何去何從?」 不要以為我未經歷過失業,甚至誇張些說,我珍惜失業的歷鍊過程.我一直深信人崩潰並非來自絕境,只是來自絕望.只要有希望,絕處可逢生,天無絕人之路.還記得上兩期,我也提過,富爸爸作者也失業,甚至無家可歸,要在朋友的地下室度過漫長的九個月.可以想像,那些日子度日如年.人若肯做,總能糊口,熬過最艱難的日子.富爸爸作者說:「我們會做一些臨時性的工作,賺些美元回來,這樣的工作僅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和汽油,但在當時這額外的美元收入是支援我們奮鬥的唯一能源。」 在這專欄,我一直將《負資產者東山再起》的作者稱作負資產窮媽媽,她成功地化解了失業及負資產的忿恨.她說:「我的財富一日一日蒸發掉,最後還失業。有很長時間我怪責其他人,除了自己.終於兩年後,我的憤怒平息了,我問自己:『甚麼是我的專長?甚麼是我的傍身之技?我有敏銳的觸覺,可以快人一步嗎?我有與時代進步嗎?我有虛心學習嗎?我有為愛我的家人而小心行事嗎?我有主動去關懷別人嗎?甚麼是我真正想做的?』最後我體會到只有自己去負責。」 不要看這幾句說話輕描淡寫,背後的智慧及胸襟我望塵莫及.要走出失業喪志的幽谷,我想提出的第一點反省就是,要放下你的執著.當你放下執著,你頓然覺得再沒重擔揹著,身子輕省了.以往舉步維艱,但現在步履輕盈. 我希望讀者在這三篇文章中意會到我思潮的核心:失業沒大不了.相對香港來說,西方社會早已面對了這種人心的轉向.於七十年代時,很多西方人士均視失業為個人的不足、能力不逮、態度上的怠慢及濫用社會福利的社會問題.但隨著長期的失業問題揮之不去,人們轉而將失業視作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認為是經濟制度出現了問題,而不是個人的問題。傳媒的報道也會隨之而轉向,不再去發掘一些好食懶非的濫用綜援個案,轉而揭露於經濟不景氣下,被裁員工之辛酸故事.因長期失業而自殺的新聞,以往是隱含著死者自暴自棄的味道,但現時則不同了,死者會被描繪為無情困苦社會下之犧牲品。而以往失業者被看成沒出息、不上進、不自愛及好高騖遠,這彷彿是道德上之罪惡,往往會對自己構成重大心理壓力。現時既然民情已轉向,親朋戚友的同情多於怪責,失業者更加要應該懂得如何自我減壓。 因此不要覺得孤軍作戰,不要隱瞞你正在求職的事實,不要逃避各種社交活動,不要隱居,不要呆在家中等待.請放鬆精神,找人傾訴,充實自己,草擬搵工計劃,建立人事網絡.找工降低要求也好,找一份臨時工也好.領綜援又有何問題?作為公民,好景時有責任交稅,不景時有權利領綜援.文首所談及的讀者,因為古舊的觀念而有輕生之念,太不值得了!我們要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不應只談找尋工作的方法,更應反省如何找尋工作的意義.三期已過,仍未能失業者怎可有「福」,唯有下期再談. 歡迎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