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職 富爸爸系列 34 - 香港大趨勢(三)


「人人要高增值」,從預算案「陰謀」說起

大家都擔心香港財政赤字愈來愈失控的背景之下,財神爺出乎意料之外,「開倉派米」.大家還記得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的「救市」方案總值150億港元,比不上新加坡政府500億港元挽救經濟措施,結果被傳媒譏為「寒酸」.現在輿論全面質疑新財政預算案,策略動聽,但政策欠奉。事實上,今年財政赤字有 656億元,但新一年竟然免收大部分人的差餉、水費、排污費及商業登記費,財赤再出現 450多億元.於是,在兩年間香港財政儲備減少超過一千億!

    少了千多億財政儲備,到下年3月跌至3,256億元,而財爺又決定財政儲備最少要支付到政府12個月的開支才算安全.因此,到2006/07年度,財政儲備要有2,712億元.那麼,在這四年,財爺用錢的誤差只可以有544億元.事實上,單是這年度的誤差已經是600億元!不單如此,財爺更已經樂觀地估計香港中期經濟增長3%,如果經濟長期不景,怎算好?

    不過,不要以為我嚴厲批評財爺理財不善,我是擔心多於批評.事實上,在預算案,我們看到一些正確的措施,是政府財政解困的根治之方.
 
    對付財赤問題,自然是離不開開源及節流兩個方法.如果用開源來救財赤,我們當然是想到增加稅收.如果用節流,那麼沒理由再那麼慷慨,作出多項寬免措施.但看看預算案,兩條路政府都無行.政府選擇推動經濟及資源再分配的方法.簡單來說,如果經濟有改善,政府收入增加,便無須加稅.香港政府做得對的是,認清自己的角色 ── 推動經濟發展,而不是建立獨立王國,實踐自己的理想.

    庫務局局長俞宗怡已經「放風」說,政府各政策局和部門將提交下年度精簡架構的計劃,部門管理人員需要重整工序和簡化結構,不要再做社會沒有需要的事。醫管局「來者不拒」的行事方法一定要改變,大家可知道,內地雙程證來港人士大量用急症室服務的情況有多嚴重,對醫管局財政影響有多大?請大家問問忍氣吞聲的前線醫療人員.急症室收費及增加醫院收費應該是不可避免,而非必要的社會福利服務亦可能要檢討。

    財爺正確地找出財政問題的根源,那就是政府架構失控,自我膨脹.但要成功瘦身,如減薪4.75%,政府一定要設計消除公務員工會的反抗.政府今次開倉派米令政府財政狀況更險惡,削減公僕薪酬在輿論支持下,變得勢在必行.而即使要作出政治讓步,減薪幅度沒有4.75%的話,政府可能用再減公務員編制作交換.

   預算案公布後,多個公務員團體強烈反對減薪,部分更聲稱準備訴諸法律.我想,再一次中了政府下懷.庫務局局長俞宗怡很快已經回應,為了減低出現含糊不清的情況,減薪會以立法的方式進行,交由立法會審批.政府用立法會力壓公務員工會.而我更相信,政府應該同時檢討調動公僕去不同崗位的法律依據,若有需要,政府會一併改例,令公務員變成可調配的資源.將來高官問責制落實後,每個部門將以更接近私人機構形式運作.公務員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完全陌生的新工作安排.

俞宗怡最近又透露,政府透過資源增值,至明年3月底達至節省開支5%的原本目標,現在可能超額完成,節省達至5.2%,累計3年共節省54億多元。財爺亦已開宗明義地說,政府的角色應是掌握經濟發展方向,積極為市場發展創造條件。政府絕對有重大角色,調動社會上的資源.在今個預算案中,政府便將在公務員工資的資源調到一般市民及企業身上.錢由公務員的口袋中抽起,透過減免差餉,放進一般市民口袋.這是一個追求社會公平的做法.而減免水費、排污費及商業登記證年費卻是促進商業的行徑.

    殖民地時代,公僕不看重市民對服務水平的意見.回歸這5年,政府一味提高服務水平,但資源有沒有善用呢?我相信政府正朝善用資源的方向走.

一名自稱是公務員的陳先生致電電台,投訴所屬門的同事 「八成都是大食懶」,對於公務員工作壓力日增,他說:「我們嘆都嘆左咁耐喇!」不過,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公務員未必怠懶,但忙得有建設性嗎?還是糾纏在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上呢?

我相信政府已經邁向商人治港的時代.如果用商人思維,2003年後每年經濟增長率不能達到3 %,怎麼辦?很簡單,再削開支增長.政府開支的實質增長訂在每年平均1.5%,到時可能再低一些.如果能切實執行,一招便足夠了.看來政府是有信心,壓縮公務員體系後,稅收可以應付開支.現在是千方百計,降低政治阻力,將公務員體系導向資源善用的道路.但願成功!

財爺說得對,香港營商成本較高,需要發展「高增值」經濟活動.以往,特首聽從商家之言,認為香港經營成本太高,所以要想辦法降低,不惜推出八萬五政策.現在,政府意識到,靠價錢取勝不是香港競爭之道.財爺說,香港由於成本比較高,必須以賣點招徠,秘訣是以客為先,切合市場需求,靠「質素」、「速度」和「創意」競爭。對任何學歷、職業和年齡,任何業務的範圍及規模都適用。我亦盼望政府及所有公務員亦朝高增值方向前進.

「高增值」經濟活動對一般打工仔有甚麼含義呢?其實,香港是服務性主導的經濟體系,但服務業亦有兩類,一類是生產性服務業,包括銀行信貸、出入口運輸、通訊、法律或會計服務,另一類是消費性服務業,包括飲食、商品零售、旅遊等.而香港是由生產性服務業帶動經濟,這些行業的利潤率較高,但主要是投資者及那些帶來「高增值」的重心僱員才享受到這個經濟成果.因此,企業盈利不太差,而高薪員工的薪酬又是在提升中.但香港投資者在外地所賺回的是利潤,它會增加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但對消費性服務業的促進比較間接.除了在「全民炒樓」的年代,對香港消費性服務沒有廣泛的推動作用.工資是一個地區消費需求的最重要支持因素,換句話說,全民就業,就業前景理想,才能令一般市民放心消費.但勞動密集的製造業已經幾乎全面移進內地,本地工資下跌,失業率急升,因此飲食業及零售業前景仍然黯淡.

反之,長遠來說,當一個打工仔掌握「高增值」的要訣,便可以和投資者以分賬或入股的方法分享「高增值」的成果,最差的方法也可以加薪.反之,一個打工仔即使是有專業資格,若無「高增值」元素,地位可以隨時被內地人或新晉的人取代,工資亦會受壓難升.因此,為求生存,你我一定要高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