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職 富爸爸系列 41 - 香港回歸實業,打做新工業


上期說到英國「萬人迷」足球員碧咸,將「老土」的傳中球及射球練成令人驚嘆的功夫,將簡單的東西做到出神入化.如果你找不到職業的取向,想想學效他,想想投入製造業,在「老土」行業中加入美輪美奐的香港元素.不過,香港製造業生產基地在80年代開始已經大規模北移,香港本土的經濟核心由製造業轉移到服務業,在2000年製造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只有5.9%,而服務業卻有85.6%.現在加入製造業是否逆勢而行,逆水行舟呢?

不過,服務業及製造業的分類是誤導的,香港的經濟從來都是與製造業息息相關.前哈佛大學教授恩萊特亦提出統計數據的歸類方法不能反映香港製造業的實況.當生產程序移離了一個生產設施,和生產設施相關的員工,例如設計、工程技術、市場營銷、銷售和生產規劃等員工,原來是被劃分為製造業工人的,卻可以突然被重新劃分為服務業工人,在1992及1993年,就有迎5萬製造業員工被重新劃分為服務行業僱員.而即使「服務業」本業的員工,例如工程技術、產品設計與開發、圖樣、品質控制、採購、生產規劃、貿易融資、市場營銷、廣告、船務、倉務、運輸、物流及仲裁,甚至是法律及管理顧問等,其實是支援製造業的配套行業.尤其是在國際市場,製造業產品的價值愈來愈依賴產品的一些「抽象」特性,包括品牌、方便、可靠性、創新性、時尚、按顧客要求定做、及時交貨等等,這些都是服務業的範疇.

其實,「服務業」是一個太籠統的名詞,其實服務業可以分為兩類,我們很多時想起的「服務業」是指消費性的,例如飲食、零售、旅遊、私人理財、私人住宅地產等.但事實上,服務業還有另一類,那是生產性服務,包括銀行信貸、出入口貿易、運輸、通訊及會計服務.部分服務同時是生產性及消費性的,如通訊、法律、財務顧問、運輸.而香港的經濟重心是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房地產、保險、出入口、運輸.有研究顯示,香港生產性服務業在93年佔本地生產總值高達43%.

大勢所趨,香港沒法保持或發展成製造業生產基地,但卻可以成為大型製造業企業的總部.例如,摩托羅拉年頭時把生產線撤出本港,但他們沒有撤出大埔工業的用地,只是改作產品設計及研發,反而考慮擴大原有物流部門,將香港定位為亞太區的營運中心。

香港製造業不單沒有沒落,反而是香港經濟再創高峰的關鍵.

自從內地在78年開始改革開放,香港不少「山寨式」的工廠在八十及九十年代向珠江三角洲轉移,到現在香港在珠三角經濟的工廠養活了五百萬工人,幾乎是香港所有就業人口的兩倍。結果,香港製造業經營模式仍然是依賴廉價勞動力,維持低科技及低成本,以靈活策略在國際市場爭勝.而香港的年青人就嫌棄「藍領」製造業「骯髒」、「沒出息」,看不到前景,紛紛投入「白領」服務業.而在回歸前泡沫經濟下,有資產的沉醉於「炒」業,而在樓價不斷升的日子,本地消費蓬勃,「塘水滾塘魚」亦可以養活很多人,但現在再不能夠了.

    香港及內地的經濟都已經發展到新階段,形勢完全不同了.

例如,一直全心發展香港工業的震雄集團,可見證形勢的變化.對工業沒有專業認識的蔣震,原是國民黨軍人,1948年逃亡來港,身無分文,1958年與朋友創立機器維修店,名為震雄,其後發展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注塑機製造廠。在工廠北移風氣之下,震雄在八十年代仍然大舉進軍大埔工業,曾購入五幢大樓作為生產基地。在 1990年,蔣震捐出他持有的所有震雄集團股份,創立了「蔣氏工業慈善基金」,培訓工業人才,十多年來培訓了一萬三千個內地、香港、台灣及海外華人,包括工廠經理、工程師及高級技術人員等。不過,在97年震雄也終於將生產線北移,在深圳龍崗發展總面積達56萬方米的震雄工業園,作為集團的生產及產品研發旗艦,現有來自不同國籍的員工一千二百人。在九九年底,震雄在大埔工業的鑄造廠已全面遷入深圳,香港的鑄造廠亦改為物流中心。

    在90年代,情願付出更高的工資成本的話,生產基地還可勉強留在香港.但現在要進一步發展工業,工業家不得不移到內地.現在,不少香港在內地的製造業生產基地已經不應稱為「工廠」,而是「工業園」,甚至可以是一個獨立城鎮.基地內亦不是純粹的生產地方,亦包括研發功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批教研學者曾參觀了中國幾所著名大學如清華、復旦、北大及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實驗室.他們說:「參觀後我們不得不確信,再過幾十年,這些實驗室將成為很強的創新思想及先進技術開發的中心.」(博爾格等編,2000年,《由香港製造》,清華大學出版社,頁104)事實上,中國內地的工業發展基礎已經建立起來,本身的工業家亦可以用香港過往的策略競爭,他們致力提升的有兩種東西,一是科技水平,另一是管理及營銷水平.

    參與香港人經營的製造業,其實是參與中國內地攀升工業科技及效益水平的實業,前景是無限的.香港人要參與這個百年興國事業,同樣需要科技、管理及營銷知識.